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讀《山海經》[1]     陶淵明

【選文】

精衛銜微木[2],將以填滄海[3];形夭無千歲[4],猛志固常在。

同物既無[5],化去不復悔[6]。徒設在昔心[7],良晨詎可待[8]

 

 

【作者與賞析】

這首詩選自《陶淵明集》。陶淵明(西元365427年)生當晉、宋之際,雖為開國元勳陶侃的曾孫,然已家道中落,從小生活貧苦,不過還能專心讀書,尤其愛讀六經。從二十九歲出任江州祭酒後,就時隱時仕,期間曾任鎮軍參軍、建威參軍等職,到四十一歲就任彭澤令八十多天後,便決心辭官歸田,不再出仕。此後直到宋文帝元嘉四年(西元427)六十三歲病故,這二十餘年間,都堅守田園,即使遭遇火災,生活非常困頓,也沒有改變他歸隱的心意。但這不表示他真的甘於平淡、安於田園。只要讀讀他歸隱後緬懷往昔的詩文,便能體會他所以辭官歸隱,實在是生逢亂世、不遇失志下不得已的選擇。

 所以,歸田後的他雖也享有過耕讀自得的快樂生活,卻始終無法忘懷過去,對昔日的雄心壯志懷念不已──「少時壯且厲,撫劍獨行遊。誰言行遊近,張掖至幽州」(〈擬古〉之八)。隨著歲月的流逝,盛年不再、壯志無成的感慨──「憶我少壯時,無樂自欣豫。猛志逸四海,騫翮思遠翥。荏苒歲月頹,此心稍已去。值欣無復娛,每每多憂慮。氣力漸衰損,轉覺日不如」(〈雜詩〉之五),也經常出現在他的詩文中。

 這首詩也是陶淵明歸田後的作品。是〈讀《山海經》〉十三首組詩中的第十首,詩中藉詠精衛銜木填海的故事,寄發他個人的感慨與情懷。

 詩中頭兩句以「精衛銜微木,將以填滄海」,概括詩人在《山海經》裏所讀到的精衛故事──炎帝的小女兒女娃,遊東海時不幸溺死海中,死後精魂不散化成精衛鳥。每天叼著西山的小木細草投入大海中,想用此填平東海。詩人以「微木」對比「滄海」,凸顯精衛要完成填海志業的艱難度。接著以「形夭無千歲,猛志固常在。同物既無慮,化去不復悔」,說出詩人對「精衛銜木填海」的看法──精衛鳥雖然身形短小又沒有千年的壽命,而銜木填海的心願卻凌厲常存。生前既無愁慮,死後終無憾恨。詩中「猛志」一詞,正是詩人用以指說自己的年少壯志──「猛志逸四海」──的用詞,詩人以「猛志」一詞將精衛填海的心願與自己的年少壯志相連結。末句以「徒設在昔心,良晨詎可待」──精衛空有舊日的雄心壯志,何時才能等到心願實現的日子呢?這是詩人對精衛填海的深切同情與嘆惋,也是詩人人生經驗的投射、生存憂患意識的反映──「歲月擲人去,有志不獲騁」(〈雜詩〉之二),並藉以寄託詩人對光陰流逝、盛年不再、志業無成的悲情與感嘆。

 所以,詩人是藉他人的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;藉歌詠精衛填海的故事抒發他個人的生存意識與悲情。陶淵明是首位將《山海經》故事寫入詩中的人,由於這首詩膾炙人口,不只「精衛填海」的故事廣為人知,「精衛填海」也成為人們用以比喻「心懷冤憤,立志報仇」、或比喻「意志堅定,不懼艱苦」的成語。

 從這首詩,我們不但了解陶淵明所以能夠「開卷有得,便欣然忘食」的理由,更明白「學貴有得」的道理。

 

 

【問題與討論】

一、從「精衛填海」的故事中,你得到什麼啟示?

二、試以〈讀《山海經》〉為例,說明陶淵明的讀書態度與方法。

三、古人「讀書致用」的說法,對你有怎樣的啟示呢?

四、你認為要如何讀書,才能有效致用?

五、就你所知,談談古代神話傳說對現代文明的發展有何作用與意義?

 

 

【延伸閱讀】

一、﹝東晉﹞陶淵明〈讀史述九章〉,收錄於楊勇《陶淵明集校箋》,臺北巿:正文,1987年。

二、﹝北宋﹞蘇軾〈問淵明〉,收錄於﹝北宋﹞蘇軾《蘇東坡全集》,臺北巿:河洛圖書,1975年。

三、﹝北宋﹞蘇軾〈和陶讀《山海經》〉,收錄於﹝北宋﹞蘇軾《蘇東坡全集》,臺北巿:河洛圖書,1975年。

四、﹝北宋﹞蘇軾〈精衛〉,收錄於﹝北宋﹞蘇軾《蘇東坡全集》,臺北巿:河洛圖書,1975年。

 

 



[1] 《山海經》: 全書十八卷,其中有《山經》五卷、《海經》十三卷。是記述我國古代神話傳說和海內外山川奇物異境的書。古人以為是夏禹、伯益所作,魯迅(西元18811936年)《中國小說史略》以為是古代的巫書。曾經漢劉歆(西元前50年–西元23年)校訂,晉郭璞(西元276324年)著有《山海經注》和《山海經圖讚》。

[2] 精衛:根據《山海經‧北山經》的記載說:炎帝(神農氏)的小女兒名叫女娃,到東海遊玩時不幸溺死海中,死後精魂不散化成精衛鳥,天天叼著西山的小木細草去填東海。微木,小樹枝。

[3] 以:用來。滄海,大海,指東海。

[4] 形夭無千歲:有的版本作「形夭舞干戚」。因為這首詩是〈讀《山海經》〉十三首組詩中的第十首,組詩講求結構的統一性,既然前面歌詠《山海經》故事人物的詩篇都是一首一事,本首也當以歌詠一事為是。所以「形夭」不是指《山海經》中與天帝爭神的「形夭」,而是描述精衛身型短小的詞彙。全句的意思是:形體短小又沒有千年的壽命。

[5] 同物既無慮:活著的時候已沒有思慮。

[6] 化去不復悔:死後再也沒有悔恨。

[7] 徒設在昔心:空有舊時的雄心壯志。

[8] 良辰詎可待:何時能夠實現雄心壯志呢?詎,通「豈」。良辰,指實現昔日雄心壯志的日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ychinese102 的頭像
    cychinese102

    102年度【嘉義大學大一國文改進計畫】

    cychinese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