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6.親子之間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  野茫茫       鍾理和

【選文】

立兒:今天是你頭七[1]的忌日,爸爸、媽媽、妹妹,還有成霖伯,來看你了。鐵民哥哥是上學校去了的,沒能ㄧ塊來。我們給你帶來芎蕉、餅乾,和幾塊切得細細在你病中時曬乾了的年糕。這些,都是你平常頂愛吃的東西。在過去,你的貪嘴,是我們所操心的事項之一。你能一氣吃完幾乎一整瓣的芎蕉,或者一大塊的年糕,因為這個,你常常要惹起爸爸和媽媽的叱罵。我們總不讓你吃個足夠;我們怕你吃壞了肚子。而今天,爸爸媽媽卻買來一整瓣的芎蕉,餅乾也是一大包的,倒願意看你貪嘴了。

cychinese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 鄭伯克段于鄢           左傳

【選文】

         [1],鄭武公娶于申[2],曰武姜,生莊公及共叔段[3]。莊公寤生[4],驚姜氏,故名曰寤生。遂惡之,愛共叔段,欲立之。亟[5]請於武公,公弗許。及莊公即位,為之請制。公曰:「制,巖邑[6]也,虢叔死焉,佗邑唯命。」請京,使居之,謂之京城大叔。

cychinese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洗兒詩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蘇軾[1]

【選文】

人皆養子望聰明,我被聰明誤一生。

惟願孩兒愚且魯[2],無災無難至公卿。

cychinese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親子之間 引論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 陳靜琪撰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《孟子‧文公上》:「使契為司徒,教以人倫,父子有親,君臣有義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。」說明「五倫」之間的關係與相處之道;其中孟子首提「父子有親」,顯示了父子關係的重要,亦是五倫的基礎。由於父子關係是與生俱有的,因此,長久以來在中國傳統倫理中,子女對父母盡孝,乃天經地義之事。證諸中國古典經書,談論孝道之說甚多,然而「父子有親」,並非止於為人子女對雙親的態度,亦包含父母對子女的疼惜、關懷與期望。所謂「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」、「癩痢頭的孩子是自己的好」均說明了為人父母對子女的深切疼愛與寄盼。

    蘇軾在〈洗兒詩〉中,以一位一生被構陷、被貶謫,歷經滄桑的父親身份,說出希望孩兒不要像他終生被聰明所誤,招致無數的困頓、坎坷,而寧可「愚且魯」的為人處事,方能「無災無難到公卿」。雖說蘇軾在此淺白易懂的二十八個字中,是諷刺當時朝廷「愚且魯」的公卿們,但無可奈何的感慨中,仍流露身為父親對孩子居官公卿的殷切期盼,與不要承受折磨痛苦的愛兒心情。

    鍾理和的〈野茫茫〉是與一般為人子女或晚輩對過世的親長恩德、音容的哀悼或追思的弔祭文章不同;此文鍾理和是以為人父之長輩身份對夭逝的亡兒所撰之哀辭。極度悲傷的父親,對著亡兒的墳塋聲聲呼喚、充滿自責的內心、回憶起親子相處的喜悅,以及對兒子的期盼、寄託,終隨其病逝而幻滅無依。文中白髮人送黑髮人之慟,流露於字裡行間。這是為人父母的婚姻不見容於當時的社會時,乃將希望放在孩子的身上,期盼藉由孩子的健康、茁壯與擁有幸福的未來,而能扭轉世人的偏見。然孩子夭逝,希望也隨之落空了。

   然而親子之間並非皆是和諧美好的關係,《左傳‧鄭伯克段於鄢》即載鄭武公之妻武姜,為人母者卻率性偏愛共叔段,厭惡鄭莊公,導致兄弟鬩牆,干戈相見,而其亦落得被兒子莊公安置於城穎,並立誓:「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!」然母子親情終究不是能夠輕易割捨、斬斷的,故而闕地及泉,隧而相見,母子如初。雖說父母亦有犯錯之時,但親子關係與生俱來,親情乃天性,是任何外力皆無法取代的。

cychinese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